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2025攻略 | 门票 | 必看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城市的中心,即塞纳河上的小岛——西岱岛上,于1163年在巴黎主教的领导下开始建造,并在1260年完成主体。教堂风格采用的是当时最流行的哥特式风格,其特点就是高耸的钟楼。

在长达850年的历史里,见证了无数法国的重要时刻,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严重破坏,而后于19世纪由法国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主导下修复。修复过程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样貌,但勒-杜克也留下了一些痕迹,比如增加了教堂尖塔和最有代表性的石像鬼。

巴黎圣母院上的石像鬼,图片来自pixabay

自从19世纪开始,包括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典礼和法兰西共和国许多总统的葬礼都在圣母院举行。雨果的小说《钟楼怪人》更是让巴黎圣母院声名大噪。

拿破仑加冕图,图片来自pixabay

巴黎圣母院参观信息

营业时间

  • 周一到周五:7:50 AM – 7:00 PM
  • 周四关门时间延长到10:00 PM
  • 周六到周日:8:15 AM – 7:30 PM
  • 关门前半小时停止入场

门票

巴黎圣母院免费入场,直接排队即可,通常半小时以内即可入场,上午人比较少。夏季时最好预订,否则排队时间可能需要一个小时。

需要收费的有两处:

  1. 珍宝室:藏有天主教的圣物,如耶稣受难十字架碎片、路易九世的衬袍等。门票12欧,不需要预订,直接去问讯处买票。入口在圣母院内部右侧。营业时间只到5:30PM。
  2. 塔楼:目前还在修复中,预计2025年夏季重新开放。

交通信息

离巴黎圣母院最近的是地铁4号线、RER B和C线Saint-Michel Notre-Dame站。

自驾游的话,西岱岛上有一些停车位,但要注意位置不多,并且有一些位置是预留给警察的,最保险的是Indigo Paris Lutèce和Indigo Paris Place Saint-Michel车库。前一个车库位置较小,大型SUV要特别小心。

其他问题

1.巴黎圣母院里能拍照吗?

-可以拍照和摄影,但不能开闪光灯。

2.巴黎圣母院里面会碰到做弥撒吗?

-可以,巴黎圣母院还保留了宗教功能,每天的早中晚都会做弥撒,具体参考官网时间

3.巴黎圣母院里面的椅子可以随便坐吗?

-可以,里面的椅子可以供游客休息。在弥撒时间,非参加弥撒最好把前排椅子让出来。

4. 巴黎圣母院内是否为轮椅无障碍?

-巴黎圣母院内部可以供轮椅通过,并且可以优先入场。

巴黎圣母院参观指南

巴黎圣母院内只有一条动线,进门后从左侧回廊开始参观,沿回廊绕一圈后从右侧出去。除了欣赏巴黎圣母院的外观之外,内部也有一些值得驻足的地方。

以下介绍按照参观出现先后顺序排列。

巴黎圣母院正面

巴黎圣母院正面有三个门,从左到右分别为玛利亚门、末日审判门和圣亚纳门。

玛利亚门展示了圣母玛利亚的生平和及后升天的故事;末日审判门则描绘《最后的审判》中,耶稣再临并亲自审判世间善恶的场景,代表着善者上天堂,恶者下地狱的形象;圣亚纳门则展示了对巴黎很重要的圣人,如圣亚纳、5世纪的巴黎总主教圣马塞尔和法王路易七世等人的形象。

紧挨着门上面的28座雕像,代表了公元前10世纪-前6世纪存在于今以色列地区的犹大王国的28位国王。

在正中央,有一扇直径 9.60 米的玫瑰窗,始建于 1225 年左右,如今的花窗为19世纪修复。花窗前的雕像是被两个天使和象征着罪恶与救赎的烛台围绕着的圣母雕像。

最上方的两座塔高69米,左边的塔建于 1220 年至 1240 年左右,右边塔建于 1235 年至 1250 年之间。

图片来自Peter Haas,维基百科

教堂中殿

进门后的视角,前面正对的是唱诗班,后面头顶上为管风琴,两侧各有七个小礼拜堂。中殿是做礼拜时信徒所在的位置。

教堂横厅

位于教堂中部,与中殿垂直,形成一个十字架的形状。相对的两扇花窗为巴黎圣母院内最大,直径为13.1米。左侧的花窗保留了13世纪的原貌,而右侧则经过了多次修复。

唱诗班屏风

位于大教堂回廊和唱诗班座位处,最早作为隔开唱诗班的屏风,雕刻于14世纪,雕刻了描绘耶稣生平的场景,左侧为圣母访亲、天使报喜、耶稣诞生等,右侧为基督显灵的故事。

耶稣受难荆棘冠和圣物盒

位于教堂后殿。因为在火灾中旧的圣物盒被破坏,所以巴黎大主教委托法国艺术家 Sylvain Dubuisson 设计了一个非凡的圣物匣,来存放耶稣受难荆棘冠,一块十字架碎片和一颗耶稣受难钉。

荆棘冠被周围的玻璃艺术品簇拥在中间,在灯光的映衬下整个圣物盒熠熠生辉。

圣物盒,图片来自revivre-notre-dame

中华小堂

在从右侧的出口离开前,稍微驻足,就可以发现最后一个礼拜堂供奉的是一位中国人,巴黎圣母院里为何会有一位中国人。

此人名叫陈昌品,保禄是他的天主教名字。他出生于1838年贵州省兴仁县,因为家境贫寒受到了法国圣婴会的收养。成人后接受洗礼,成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潜心研究教义,受到了神父的高度评价,后来到贵州青岩县姚家关大修院攻读哲学。

此时正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一年,许多消息闭塞的地区开始仇视传教士,将天主教视为异端。1861年端午节,一群小孩走到当地的教堂门口唱民谣,其中有“火烧天主堂,洋人坐班房”的词句。院内的教徒听到后,出门与民众发生冲突。修士张文澜、陈昌品和教堂管家罗廷荫被抓。

在当时的贵州提督授意下,被抓的三人秘密压至青岩城外谢家坡处死,由于三人都拒绝放弃天主教,因此此举在后来被认为是“殉道”。

天主教教廷极其重视,与1909年将罗廷荫、张文澜及陈昌品等十四位贵州青岩教案、开州教案等教难中的殉道者册封为真福品。但因为封圣流程极为复杂,直到2000年,才正式将陈昌品等人列为圣徒。

陈昌品则是代表法国圣婴会,于1920年将他的遗骸移到此处供奉。

巴黎圣母院里的陈昌品画像,图片来自维基百科